幼兒常見的耳朵問題        作者:鐘榕榕

耳朵是主掌人類聽覺的器官,而聽覺又是各種發展學習的重要管道,因此,耳朵的重要性不言可喻。

在幼兒階段的耳朵問題,以中耳炎及聽覺障礙為最常見。但由於耳朵的問題往往看不到也摸不到,家長常會忽略了或者誤判了嚴重的程度,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。以下,我們便為讀者介紹這兩種常見的幼兒耳朵問題,希望能幫助您對它們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。

中耳炎
耳朵在構造上,基本可分為外耳、中耳、內耳三部分,中耳是一個密閉而充滿空氣的構造,與外耳間隔著一層耳膜,唯一的出口就是一個與鼻咽相通的耳咽管(又名歐氏管)。幼兒中耳炎常是上呼吸道感染,亦即俗稱的感冒所引起,由於小孩子的耳咽管較短、較直,當鼻咽等部位受到病菌感染時,病菌就會沿著耳咽管進入中耳,而導致急性中耳炎。統計指出,約70%以上的幼兒都得過一次以上急性中耳炎。

中耳炎多數會有發燒、耳朵疼痛、耳膜紅腫、聽力變差的症狀,也因為常伴隨著感冒而來,所以還會有流鼻水、咳嗽、喉嚨痛等現象。中耳炎有時會被忽略,這種情形常發生在還不會口語表達的嬰幼兒身上,他們往往只是哭鬧或抓耳朵,如果沒有及時發現,可能就會延誤了治療時機,而引起一些後遺症。
  
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一般以口服抗生素治療7-14天,絕大部份的患者都可以完全復原,但如果延誤治療或治療不全,就可能會造成中耳積水、聽力損失,或反覆復發中耳炎。要注意的是,對原本就有聽力障礙的幼兒,中耳炎也有同樣的威脅性,如果不注意治療,可能會損失更多的殘餘聽力。

中耳積水又稱漿液性中耳炎,絕大部份的幼兒中耳積水都是急性中耳炎的後遺症,另有部份的發生原因,可能包括了過敏性鼻炎、鼻竇炎、腺樣體肥大、耳咽管功能失調、顎裂等。中耳積水的患者,其聽力就有如我們把頭埋入水中,無法聽得清楚外界的聲音,如果不予以治療,長期下來,不僅造成聽力損失,還可能發生耳膜凹陷變形、聽小骨粘連、膽脂瘤,甚至永久性聽力障礙等種種問題。

中耳積水最麻煩的是,它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,父母若不特別留意很難發現。一般來說,在孩子感冒痊癒後,如果發現孩子對聲音的反應變得較遲鈍、看電視時聲音開得很大或注意力變差,就得懷疑可能是中耳積水,必須趕快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。

在中耳積水的治療上,也是給予抗生素或抗組織胺等藥物,如果治療及追蹤二到三個月後,積水症狀仍未消失,就要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。雖然治療方法並不困難,但有些家長擔心長期服藥或手術治療會有副作用,有時會在孩子的症狀稍有改善時就停止治療,反而造成後續更嚴重的聽力損失的問題,進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與發展,因此奉勸家長,當發現孩子有中耳炎的問題時,一定要與醫師配合、耐心治療。

聽覺障礙
幼兒的聽覺攸關未來的學習與發展,因此,對於幼兒的耳朵問題,家長最憂慮的莫過於聽力障礙。導致幼兒聽覺障礙的原因很多,大致上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兩大類因素,在先天因素方面,包含了遺傳、母親懷孕時子宮內感染,以及新生兒缺氧、早產、黃疸過高等;後天因素則有感染性疾病(如中耳炎、內耳迷路炎、麻疹、腮腺炎、細菌性腦膜炎等)、耳部外傷、葯物中毒、腫瘤、突發性耳聾等。

聽覺的障礙依聽力損失的狀況而有輕重不同的程度,根據統計顯示,約有1/1000的嬰幼兒在出生時重度聽障,有2/1000學齡前兒童有輕度或中度聽障,不過,即使是輕度的聽力損失都會對孩子的學習和語言溝通造成影響。聽力損失並非全然沒有治癒的機會,像病原在外耳或中耳所引起的傳音性聽力損失,一般都可以藉助葯物或手術治療;但如果是因為病毒感染、葯物中毒、遺傳等因素造成內耳或聽神經缺損所引起的神經性聽力損失,就需藉助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幫忙。

以往我們普遍認為聽障的孩子必然伴隨語言和學習的障礙,但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,以及早期療育的普遍性,讓聽障兒說話,和一般人共同學習,已非難事,但是否能「早期發現、早期療育」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。

研究發現,聽障幼兒幾乎都仍有剩餘聽力,而且嬰幼兒正處於大腦發育,特別是聽力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期,如果能及早發現他們的剩餘聽力,及時給予復健與訓練,將可以讓孩子未來的障礙減少。

早期發現
在生活中,家長可以從孩子對聲響、與人互動的反應,及語言發展的情形來觀察孩子是否有聽力問題(相關觀察指標,請參看本刊第十期「幼兒語言發展與聽覺之關係」一文),當懷疑孩子有問題時,應迅速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。

為了更早發現聽障嬰幼兒,醫療界已發展出新生兒的聽力篩檢工具,目前國內亦倡議做全面性的新生兒篩檢,但在此項全面性篩檢尚未實施前,若您的孩子是屬於下列「高危險群新生兒」,建議您可讓孩子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,以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:
一、父母親任一方有聽障方面的家族史
二、母親懷孕時的頭三個月感染了德國麻疹或其它病毒性的疾病
三、出生時體重低於一千五百公克
四、出生後有黃疸病史
五、出生時有缺氧現象
六、出生後有細菌性腦膜炎的病史
七、頭頸部有先天異常,如小耳症、外耳道狹窄、顏面骨狹小等
八、眼珠為藍色或額頭有一撮白頭髮

早期療育
對永久性聽力損失的聽障幼兒,早期療育應該秉持愈早開始愈好的原則,但常見家長因為難以接受事實,帶著孩子遊走各大醫院,企圖尋求治癒的方法,反而因此錯失了最佳的療育時機。建議家長在確定孩子的問題,了解聽力障礙發生的原因後,應積極與醫師、聽力檢查師、語言治療師、家庭成員等共同配合擬定後續的療育計畫。

聽障幼兒的療育方式主要有三種:配戴助聽器、植入人工電子耳和接受聽語復健。大部份的聽障幼兒都可以透過助聽器的協助獲得改善;部份重度或極重度的患者可能無法藉由配戴助聽器獲得幫助時,則可考慮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手術。但這些醫療器材仍僅能提供幼兒聽能上的改善,要讓孩子理解聲音的意義,開口說話,仍必須接受長期的聽語復健訓練。目前在各大醫院,和一些民間設立的聽語復健中心,都有為聽障幼兒提供的專業聽力語言訓練,家長可以多加了解與運用。

聽障幼兒的療育的確是一條漫長的路,但在前人努力之下,目前不論是醫療、科技、復健、教育、資源等各方面,都有相當長足的進步,盼望家長不要輕言放棄,當我們以耐心、愛心、信心激發、培育孩子,孩子也將展現無限的潛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聽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